正身良技 慈父严师
时间:2015-10-21 15:03:36 来源:未知 作者:辛燕点击:
次
追忆川菜泰斗史正良点滴往事
史正良大师突然离我们远去。他帮我们拎沉重的采访箱,亲自驾车带我们去川北探店,稿件编发之前他还打来电话逐一订正细节……连日来,那一幕幕场景连同他温暖的笑容、飘逸的银发,一直萦绕在小编的脑海之中……
2013年,小编曾前往绵阳拜访过史正良大师。虽被尊为一代川菜宗师,他的性格却那么温暖随和,看见小编手里提着个沉重的箱子,已过耳顺之年的他立即用手接过来并拎了一路。那一天,史大师穿着年轻人最爱的格布衬衫、牛仔裤,谈起心爱的菜肴手足并舞,在眼前比划出每一个关键步骤,而那一头亮白的银丝,就随着动作在脑后顽皮地翩翩起舞。当正式投入菜品拍摄,史大师又变成了那位雷厉风行、一丝不苟的师长,从调汁到制作,从装盘到拍摄,如何能使菜品呈现出最佳的口感与姿态?他有时亲手操作,有时调度指挥:“这个汁浓得成浆糊了,赶快加水重烧,调成稀粥状,薄薄地挂在茄夹上才漂亮。”“你这条鱼躺在盘子里都快要睡着了,客人看着也没精神,拿块澄面把鱼尾固定住,让鱼头高高地立在盘中。”第二天,史大师亲自驾车,带着小编跑遍川北三市,到旺店探秘寻宝,一路上,他悉心指点、详为剖析。稿件发排之前,他还在电脑上字斟句酌,晚上打来电话提出修改意见。
2015年9月9日,只差一天就是教师节,这本该是弟子们为老师送上祝福的日子,没想到迎来的却是永久分别。史正良大师因车祸不幸离世的消息让业内人士悲痛不已,《中国大厨》全体工作人员在震惊之余表示沉痛哀悼。本月,我们辟出专版,邀请大师的四位高徒,回忆与师父相处的点滴往事,以此表达对大师的深切缅怀。
大师接过小编手里的箱子拎了一路,那背影永远印刻在小编的心中。
饭桌上召开“辣椒会”
讲述人:兰明路
兰庭十三厨会所、十三小厨餐厅创始人。
2000年,我从国外回来,暂时没有落脚之地,就住师父家里,一待就是三个月。这期间,连每天穿的衣服,也是师父先洗熨好了再交给我。没有宴会等接待任务时,师父便拎个篮子逛菜市场,沿路一边挑选食材一边给我讲解,听说我已多年不吃辣椒,师父有点生气:“不吃辣椒,怎么做出正宗川菜?”于是那段时间,师父家里的饭桌上天天上演“辣椒开会”,二荆条、七星椒、子弹头、小米辣……煎炒烹炸轮番上演,辣得我都走不动路了。
师父做菜有一套绝技,即使看似平凡的一道“汆丸子”,也有独到的处理方法:首先,要将五花肉的肥肉和瘦肉分别片开,之后将瘦肉片平摊在菜板上,上面铺一层肥肉片,再撒上一层葱姜末,然后开始剁,师父说,按照这种手法制馅,在剁的过程中,上层肥肉的油脂会渗透到下层的瘦肉中,丸子汆好后肥肉不腻、瘦肉不柴,且肥瘦分离、口感分明,而在剁肉时即加入葱、姜,去腥效果要比调馅时再放入好得多;其次,师父是一边剁馅一边调味的,等肉剁到米粒大小时,每200克放土豆淀粉30克、生抽10克,继续抡刀剁馅直至成茸,这种方法,能将调料通通“砸”进肉里,做好的丸子会更筋道入味;第三,吊汤用的是干蘑菇,凉水入锅煮5分钟,那种天然的香味便融入水中,比用西红柿、黄豆芽煮出来的效果好得多。如今,我把师父传授的这道“丸子汤”也传给了我的徒弟,同时传下去的还有师父对烹饪的热爱和那股执着的钻研精神。
师父的话,让我躲过一劫
讲述人:陈波
成都西藏饭店行政总厨。
2011年的一次川菜大赛中,师父对着一名参赛者的兰花肚丝不停地拍照,嘴里还念叨着:“刀工神奇,炒出来的形状就好看!”拍完后,他把这名参赛者请来求教制作细节,并一一记在小本上,回去后又研究试制。这种认真执着的学习精神和谦虚求教的态度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2013年春节前,央视四套一行人来绵阳给师父拍专题片,准备作为向全球华人拜年的节目在大年初三播放。当时我们几个师兄弟给师父提议,既然是播给全球华人看,当然应该展现绝技,最好制作他的成名菜水煮龙虾或一品官燕。师父却说,观众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那些昂贵的食材和繁复的手法与他们距离太远,纯属华而不实。后来,作为川菜泰斗的他最终展示的是水煮肉片、麻婆豆腐,还有一道历史更久远的芙蓉鸡片。那期节目播出后,很多海外华人在网上留言说,终于学会了水煮肉片的正宗做法,吃到了多年不见的中国味儿。从那时起,我在设计新菜时不再一味求新求异,而是扎根于民众,做普通百姓喜欢的家常味儿,正因如此,我们酒店避过了2013年那场高端餐饮大洗牌,听师父的话,我成功度过一劫。
这是恩师教我的最后一道菜
讲述人:桑治均
大耳朵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泸州王氏大酒店行政总厨。
为了让徒弟们练厨艺、见世面,师父经常带着我们参加各种比赛,且所有的参赛菜品都要亲自设计与指导。今年在广州举办的厨师节开幕之前,师父来电话说要传授给我一道新研究出来的“大刀片片鱼”作为参赛之用。那天,我赶到绵阳时已经是中午一点半,他连饭都没吃就一直等着,见我来了,他说:“饭不忙着吃,我们先把菜学了。”接着师父便亲自下厨,边演示边传授。此菜在传统水煮鱼的基础上作改良,是一道有造型的“水煮鱼”,其制作流程为:选用每条重3斤左右的草鱼,头天晚上宰杀,放入冰箱冷藏排酸,这个步骤比较关键,如果是现杀现片,肉质僵硬,切出的鱼片易碎。第二天从冰箱取出后从鱼头下刀,横向将鱼身片成两半,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鱼尾也要准确地一分为二,这样才能保证成菜造型后,鱼身两边是对称的。之后去掉鱼骨,将鱼皮和鱼尾一起片下,注意不要破皮。此菜之所以叫“大刀片片鱼”,其特点在于运刀,鱼肉不能顶刀切,而是顺着鱼身方向下刀,鱼身有多长,鱼片就要片多大,且最好薄到透光。将鱼片、带着鱼尾的鱼皮用水泡一下,再一同放入盆中加蛋清糊抓匀上浆,锅里放水烧开,先下入鱼皮汆至九成熟,再放入鱼片汆至变色,将鱼片捞起放入垫有金针菇、黄瓜片的碗中,盖上鱼皮,这样看起来就好像是一条整鱼趴在盘中,之后浇入烧热的蔬菜汁,撒青红椒圈、青花椒,淋油激香即可。
学完这道菜,我就返回泸州,晚上10点突然接到了师父的电话,原来他想到中午操作时有个环节不对,切好的鱼片不能放入水里浸泡,因为鱼片吸水后肉质易散,直接放到蛋清糊中就能避免这个问题。后来数日,师父每天都要给我打个电话询问练习的情况,临去广州的前一天,他看了我用微信发的成品照,觉得盛器不够漂亮,便要从家里给我带一个到广州。9号早上9点多,师父在赶往机场的路上还打电话向我交代比赛时需注意的事项,并让我将10号跟他一起上台表演的菜品原调料带好。挂了电话我就开始准备师父交代的事情,没想到20分钟后,却从师兄急促的来电中得知了师父去世的消息!2015年9月9日,这原本该是我跟师父在广州相聚的日子啊!我还没有跟他一同上台表演,没有为他送上教师节的祝福,也没有用他教给我的菜品赢得荣誉,没有想到那个电话竟是永别,而这款“大刀片片鱼”,竟然成为了恩师教给我的最后一道菜品。
手绘菜谱传家宝
讲述人:邱伟
南充雅特居酒店总经理。
师父常说,想做出真正的好滋味,是要花时间去琢磨的。他从当学徒开始,就遍访民间的川菜艺人,田园席、坝坝宴、婚丧嫁娶宴、生日满月宴,一看二学三做,还拜在许多名师门下学习技艺。那个年代不像现在,一遍记不住,徒弟还可以再问,甚至可以录音录像,那时的师父是严厉而刻薄的,万事只讲一遍,记不住也不再重复。于是,师父充分发挥了他的美术专长,每学一道好菜,便用彩笔将其勾勒成图,旁边注明主料、辅料、调料、烹饪技法……数年下来积累了几十本手绘菜谱。师父对这些菜谱并不藏私,徒弟们可以随便翻阅,由于看的次数太多,即使再小心,有些菜谱的页码还是散掉了。
温故而知新,受师父的影响,如今我们师兄弟人人都有自制菜谱,没有师父的绘画功底,我们只能将学到的新菜拍摄成照片,贴在本子上,在旁边写上量化的原调料以及烹饪手法。这些菜谱如今已成为“史门弟子”的传家宝。我们师门的徒子徒孙发下誓愿,一定要将自制菜谱的这个好习惯一代代传承下去。
本文剩余的精彩内容需要 登录才能阅读,如果您没有会员账号,请联系工作人员购买0531-87065151 !
责任编辑:程冰
- 上一篇:恩师言传与身授 点点滴滴在心头
- 下一篇:为了不被模仿,印度待了俩月!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暴力、黄色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中国大厨网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